我要注册
联系电话:010-82541190

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大 会 报 告

Dai Min

主旨报告

戴民,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及会计与金融学院应用统计与金融数学讲座教授。先后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北京大学,并于2021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学。研究领域聚焦于金融衍生品定价、市场不完善下的投资组合选择、公司金融以及金融科技。曾在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Journal of Finance, Management Science, Mathematical Fina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及 SIAM Journals 等多个不同学科领域的期刊上发表论文。现任 Digital Finance 期刊的联合主编,并担任 Operations Research, Finance and Stochastic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SIAM Journal on Financial Mathematics 等多本学术期刊的编委会成员。

王若度

主旨报告

王若度,2006年和200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12年在佐治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滑铁卢大学教授,加拿大研究讲席教授。研究方向为概率统计、精算、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工程。担任Operations Research, 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Finance and Stochastics, ASTIN Bulletin 等八个国际领先期刊的编委。他是北美精算师协会早期研究奖(SOA Early Career Research Award)首届得主(2021年),并于2022年当选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IMS Fellow)。在他完成指导的博士生和博士后中,有15人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任常聘轨教职,有2人获得加拿大统计学会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

杨静平

主旨报告

杨静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有金融和保险中的风险相依性、风险度量、信用风险管理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在金融数学国际期刊Mathematical Finance, Finance and Stochastics、SIAM Journal on Financial Mathematic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Finance、精算学国际期刊Insurance: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ASTIN Bulletin、Scandinavian Actuarial Journal、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以及概率论国际期刊Bernoulli等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完成了中国国债发行策略的随机模拟模型、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拟合、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含权债估值模型等金融行业的课题。完成《寿险精算基础》和《非寿险精算学》等教材。获202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7)。

朱书尚

主旨报告

朱书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曾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任教,现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财务与投资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次到香港中文大学、京都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不确定性决策分析。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包括在 Operations Research、 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 、 Mathematical Finance 、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管理科学学报》和《金融研究》等期刊上发表的多篇论文。目前兼任中国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运筹学会会刊 JORSC 编委

李斌

邀请报告

李斌,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支部书记。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获武汉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双学位);2013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金融方向),获计算机博士学位;并于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已通过特许金融分析师三级(CFA Level III)。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化投资、金融机器学习、实证资产定价、金融科技。

骆兴国

邀请报告

骆兴国,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系主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AFR)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其研究方向主要有资产定价,衍生品市场,绿色金融ESG,量化高频,ABS和人民币汇率等。目前已经在 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6篇为封面首篇。他于2020年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衍生品青年论坛,获得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20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7,2021)资助,目前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金融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SSCI)编委、《计量经济学报》编委和中国衍生品青年论坛秘书长。

庞小川

邀请报告

庞小川,澳门城市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于2024年获中山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投资决策、金融风险管理和经济模型与预测。研究成果已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Journal of Investment Strategies,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Society of China,《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知名期刊。

石芸

邀请报告

石芸,华东师范大学统计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紫江青年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主要从事行为金融与金融工程,统计方法在金融与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交叉领域研究。在Operations Research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项目2项。

徐玉红

邀请报告

徐玉红,正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仲英青年学者。师从国际著名金融数学家彭实戈院士。先后在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香港大学、香港理工等学校工作和访问。长期从事量化金融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在《Mathematical Finance》、《Management Science》、《Quantatitive Finance》、《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Dynamic Games and Applications》等顶级和著名期刊发表。任中国运筹学会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量化金融与保险分会理事、全国工业统计研究会金融科技与大数据分会理事、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金融工程分会青年组委员、金融数学与数据处理年会程序委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开放课题1项。目前主要研究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的数学理论和算法创新及在金融与管理中的应用。

许左权

邀请报告

许左权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教授,长期从事金融数学、保险精算及随机控制理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许博士的学术影响力卓著,研究成果广泛发表于MF、OR、AAP、FS、SICON、TAC等国际顶级期刊,多次受邀于著名国际会议及世界一流学府发表学术演讲。在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之前,许博士曾任牛津大学数学研究所野村金融数学研究员,兼任Oxford-Man研究所通讯研究员。许博士目前担任MOR, AIMS math, DF等国际知名期刊编委。

Yu Xiang

邀请报告

余翔,香港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副教授。于2007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数学博士学位。2012-2015年于密歇根大学数学系担任博士后助理教授。研究领域聚焦于数学金融、应用概率与随机分析、随机控制与优化。其近期研究重点包括路径依赖型最优投资与消费问题、双层均值场博弈、时间不一致性最优停时问题、新型风险模型下的最优分红问题、结合学习方法的随机控制与最优停时问题等。研究成果已发表于《Mathematical Finance》《Finance and Stochastics》《An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Mathematics of Operations Research》《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等期刊。

曾燕

邀请报告

曾燕,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项目获得者、霍英东教育基金项目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经济、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保险、平台经济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四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得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广东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